- 2023-09-28
- 2023-08-26
- 2023-08-11
- 2023-07-20
-
江西修水:创新引领蚕农增收致富 机械化、数字化让养蚕变得简单
今年以来,修水县蚕桑产业服务中心以“三联三共”为抓手,组织蚕桑技术队伍,强化蚕桑技术生产服务,积极推进科技下乡活动,大力推行方格蔟营茧、快速摘茧机取茧和新品种推广、桑叶机械化收割等,促进产业效益提升。为达到高产优质丰收的目的,县蚕桑技术员采取分乡镇、分片区和集中普及的方式给蚕农普及科学养蚕技术,加强对全县养蚕工厂及蚕桑基地的驻点技术指导和管护现场指导。
近年来,修水县紧扣农业产业基础与蚕桑产业发展特点,敢于创新,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和理念,以提升科技水平,推广新型种桑养蚕模式,建设一批智能化车间、智慧型工厂,开展省力化、机械化、工厂化经营模式,推动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达到经营有主体、发展有规模、市场有潜力的产业发展模式。 -
广西宜州 | 走进丰收节央视直播回放:蚕桑养殖黄金期,智能养蚕机器显身手,万亩桑园富乡民
近年来,广西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化养蚕设备研发生产,如智能化小蚕共育、大蚕自动化省力化养蚕、立体智能化养蚕,其中,智能化小蚕共育方案深受欢迎,大大提高了养蚕地区的养蚕效率,缩短了养蚕户们的养蚕周期,节省了蚕虫三龄前人力、财力的相关投入,小蚕共育的推广,实现了大小蚕分批套养,资金周转快,提高了蚕茧产量质量,种桑养蚕增效明显,达到了养蚕户和共育室共同获利增收的目的。
-
广西桂林恭城观音乡:种桑养蚕 编织致富“新丝路”
观音乡将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来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技术帮扶力度,培育养殖大户、打造种植大村,将桑蚕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为更多村民编织出致富“新丝路”。近年来,狮塘村立足当地优越的地理条件,温和的气候,发展种桑养蚕的生态产业发展路线,2018年冯维礼办起了桑蚕专业养殖合作社,通过应用规模化、省力化养蚕技术,5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已发展成100多亩的桑田,约36万只蚕虫,年产值达到了30多万元,切实在养蚕产业上尝到了甜头。
-
江苏吴江平望镇:科技赋能、全链共生,这个蚕桑基地有“颜”有“料”
位于平望镇庙头村的华佳桑罗·平望现代蚕桑综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蚕房内,木质方格蔟、轨道喂蚕车、自动上簇升降设施……区别于传统人工养蚕、喂桑,记者看到了最新的智能化、自动化养蚕设施:基地蚕房已全部采用了轨道化给桑、自动上蔟升降设施,实现了滚动多批次养蚕的工厂化养蚕模式。此外,基地还开发了低龄蚕养殖过程中自动给桑、撒粉和环境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化集成养殖系统,实现了传统蚕桑养殖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有效提高了养蚕效率和蚕茧质量。有了升降式活动蚕台,不仅能在有限的蚕房内尽可能多地增加蚕盘,还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通过优质方形结茧和标准化育种模式,蚕茧质量从4A提高到5A-6A,为蚕业的质量提升、效益提升、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广西忻城 | 红渡镇六纳村:闯出“新丝路” 焕发新生机
种桑养蚕是六纳村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该村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但村民固守传统技艺,桑蚕产业经济效益并不明显。通过标准化科学养殖,让这项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最终,该村争取到480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桑蚕种养示范基地,引导村民饲养集中化培育的成活率高、饲养周期短的优质四龄蚕。如今,六纳村通过装配自动上蔟机、轨道喂蚕车、快速摘茧机等省力化设备,标准化养蚕,养蚕水平高了,蚕茧质量跟上来,收入也多了,让昔日贫穷的小村庄旧貌换新颜,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丝路”。
-
广西天峨县: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新“丝”路
今年桑叶种得好,养出来的蚕虫也非常大,结的茧质量也好。现在第3批蚕养了20张,能有2000斤左右的蚕茧,预计收入6万多元,白花花的蚕茧成了蚕农们的致富茧。
-
广西东兰金谷乡:粤桂协作助力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东兰粤桂帮扶金谷乡隆明村桑蚕产业示范基地引进了自动化养蚕生产线,实现蚕框自动堆叠、自动撒石灰消毒、自动喂叶、分框提青,自今年5月份正常投产运行以来,共养殖9批蚕虫,平均每批产600公斤蚕茧,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达21万余元。为保障桑蚕产业健康发展,金谷乡邀请河池学院专家、县桑蚕办技术人员等开展线上线下种养殖技术指导培训,通过技术指导培训推广和产业扶持有效促进金谷乡桑蚕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
山西阳城|特色蚕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阳城县河北镇下交村的山西晋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蚕桑产业园专注于蚕桑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现有优质丰产桑园1500亩,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养蚕厂房12栋,智能化小蚕集中共育室3座,桑叶茶加工厂1座。现代化工厂化养蚕,采用电动喂蚕车、自动上蔟机等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每年可以养6一8批次,年可养蚕1000张,年产鲜茧10万斤。为周边150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1500户农民靠养蚕走上了致富路,为农民年创收2000余万元,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阳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