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纤丝”牵引幸福梦 种桑养蚕富农家
蚕桑产业是山区半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接合国家“东桑西移”产业发展调整,耿自治县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启蚕桑产业化建设,积极培育群众收入增长点。
近年来,耿马自治县为破解边境幸福村产业发展难题,合理规划制定印发了《耿马自治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蚕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把“短、平、快”的蚕桑产业作为“幸福产业”来抓,在边境幸福村大力发展桑蚕养殖,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纤丝”牵引幸福梦,耿马自治县孟定镇党委政府将蚕桑产业作为边境幸福村的“幸福产业”来培育,与耿马金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蚕桑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组织145名党员干部、群众分4批次到金顺公司蚕桑示范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并多次开展桑园种植管理技术和桑蚕养殖技术培训会,让群众对蚕桑产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
2023年,孟定镇共有6个村(社区)发展蚕桑产业(山头寨村、色树坝社区、大水井村、尖山村、尖坪村、得龙村),其中5个村(社区)是边境村,涉及21个村民小组,129户580余人,种植桑树1234亩。蚕桑产业成为促进边境幸福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点。
孟定镇依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沪滇协作项目,投资496万元实施小蚕共育中心建设项目,以耿马金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小蚕共育、大蚕分养”的方式,合作社在企业指导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小蚕共育中心饲养小蚕,养殖到4龄蚕后交给农户进行分散养殖,农户按照小蚕共育成本支付共育费用,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村企融合、互助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孟定镇、大兴乡、芒洪乡、勐撒镇、贺派乡五个乡镇发展蚕桑产业,2023年全县养殖蚕种1606张,产鲜茧69.4吨,产值达357.45万元。大兴乡永胜村是耿马县蚕桑专业示范村,2023年有75户农户养殖蚕种453张,产鲜茧20.89吨,售价55元/公斤,销售收入114.9万元,户均养蚕收入15000元以上。种桑养蚕富农家,蚕桑产业成为山区乡村振兴的先锋产业。
大兴乡永胜村支书周文光,家中4口人,2005年开始种桑养蚕,有桑园20亩,每年代农户共育小蚕120张左右,自已养大蚕18张左右,产鲜茧0.82吨左右,每年仅共育小蚕和养大蚕两项收入就有6万多元。“这几年,我家供出来了两个大学生,能顺利毕业就全靠家里的养蚕收入了。”周文光高兴地说,除了自已养蚕外,对村里愿意发展蚕桑产业的农户,他都从种到养到收全程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蚕桑产业已经成为永胜村重要的支柱产业。周文光本人因工作突出,于2013年评为县级劳模,2016年评为市级劳模。
孟定镇山头寨村前哨一组党员王中兴,家中人口9人,有劳力5人,2023年种桑21亩,租集体桑园12亩,当年养蚕24张,销售鲜茧1.097吨,售茧收入5.28万元。“通过一年的种桑养蚕,我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在政策好,政府扶持桑树苗,有企业收购蚕茧,又有技术指导,我计划今年还要新增5亩左右桑园,计划养蚕40张,产鲜茧2吨左右,收入将会达到10万元以上。”王中兴说。
按照耿马县“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县种植桑树2万亩,养蚕4万张左右,年生产鲜茧1600吨以上,蚕桑产业收入预计达8800万元。据了解,2024年耿马县将以争取实施边境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村项目为重点,围绕创新推动边境村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以蚕桑生产“轻简化、高效化”为中心,探索“党支部+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新型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带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内容来源于耿马融媒